Navigation
栏目导航
Contact Us
联系我们
四川志诚竹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
联 系 人:胡经理
联系电话: 18980397118
               15828108882
传      真:028-83520259
邮    箱:879024865@qq.com 
公司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金马河路8号(火车东站旁) 

厂家地址:宜宾市长宁县长宁村1号
你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资讯
匠心传竹艺
更新时间:2021-06-11 11:22:40 字号:T|T
匠心传竹艺本报记者 杨 雪/文 付 丽/图竹子四季青翠,挺拔坚劲,空心有节,与梅、兰、菊并称四君子,又与梅、松并称为岁寒三友。西窗下...
匠心传竹艺

本报记者 杨 雪/文 付 丽/图

竹子四季青翠,挺拔坚劲,空心有节,与“梅、兰、菊”并称“四君子”,又与梅、松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
“西窗下,风摇翠竹,疑是故人来”(宋·秦观《满庭芳·碧水惊秋》);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(唐·王维《竹里馆》);“风回小院庭芜绿,柳眼春相续。凭阑半日独无言,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”( 五代·李煜《虞美人·风回小院庭芜绿》)……古往今来,文人墨客爱竹咏竹,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
现实生活中,竹子,或食用,或作建筑材料,或制作交通工具,或做衣服鞋子,或作书写材料,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
在永川,竹除了生活功用外,更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。“节之道”竹艺作为永川本土******的手工文创产品,是以竹编为主,与竹雕、棕编、纸艺、安陶、天然藤条等交叉融合的手工艺,已成为永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“节之道”竹艺,其精编制作出来的作品体现了天然与环保、力度与柔美、情趣与灵动、故事与情感、艺术与装饰、情景与实用的交叉融合特质,在技艺单一传承的基础上又拓展了技艺传承多元融合的空间。

“这是技艺与技艺的交叉贯通,也是年代与年代的时空融合,还是代代相传的跨界创新,更是当下非遗传承创新的蹊径与模式。”3月30日,记者来到重庆茶山竹海游客接待中心红村,采访了重庆节之道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,一位******于推广竹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、探索者与践行者。

从课堂到市场,把竹艺带到更广阔的天地

杨勇,现年42岁,2002年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进入重庆文理学院任教,重庆文理学院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。从求学到执教,杨勇参与了不少的文旅创意项目,而这些项目多多少少都会应用到竹编手工艺。

“竹子是编织的好材料,竹编手工艺是传统工艺品、非遗文化产品、现代手工艺品及绿色环保产品,能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的追求,可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,”杨勇说,“文理学院专业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中,学生们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,去了解和接触竹编手工艺,感受匠心精神,同时传统技艺需要代代传续,更需要不断创新。”

然而,现实中丰富的竹资源却苦于无处利用和开发,常见的竹编手工艺存在扁平化、无特色、少创新的“通病”。

2015年,杨勇与人合伙创办重庆节之道竹业有限公司,立足重庆,利用永川茶山竹海丰富的竹资源研发新的竹编产品。

“‘节’代表竹子的气节,是竹子的灵魂,更是我们节之道竹业的精气神。”杨勇表示。

几年间,公司虽遭遇了几次危机与困难,但杨勇依然坚守初心。“也许是因为对文旅产业的情怀,我才能挺过来吧!”杨勇说,推广开发竹编手工艺,需要耐性、坚守与情怀。

在他的努力与坚守中,公司目前依托中国残联新促会、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、重庆文理学院等资源,建成政府导向、高校研发、技艺传承、设计创新、残疾人生产的核心团队,秉承“节之道·匠人造”的品牌宗旨,践行“好竹意·好生活”的理念,融非遗保护、教学培训、助残扶贫、文化旅游、建筑装饰等功能为一体,形成了多元交叉融合创新产品,部分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。

从传统到创新,把竹艺融入我们的新时代

“节之道”竹艺有传统的一面,比如在竹编流程上大多依然采用传统技艺。

“竹编流程共分为八个步骤,这八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。”杨勇介绍道。

******步:选材。在竹林里选材,一般选择一年青、竹节长、无杂乱斑纹的竹子。用于竹编的多为白竹、慈竹、锦绣、白夹竹,其韧性强,可起层。

******步:材料处理。对竹子进行初步的处理,刮掉竹节,去掉枝杈等。按“精、中、细”三种规格分开备用。

第三步:破篾。按工艺要求切割成各种尺寸的竹节,并将竹节破竹,加工成大小均匀的竹片(竹丝)。

第四步:去青、刮匀篾条。将竹片起层,开始,按需要用竹的厚度大小决定竹丝的宽窄。撕层,也叫撕三黄。用匀刀将竹丝匀净,宽窄要一致。把调得比较均匀的竹丝再次进行撕薄,加工成细如发丝、薄如蝉翼、透明晶莹的竹丝。然后再将竹丝进行处理。

第五步:美蔑。将浸泡过的竹丝用专用刀具抛光。

第六步:处理。深度防腐、防虫、防霉处理,******竹材安全应用。

第七步:蒸煮。竹丝通过蒸煮去掉生性,这样竹丝***会永远不褪色。

第八步:编制。将准备好的篾条、竹丝进行编制得到我们想要的竹工艺品。编制的过程包括:起底、编制、收口等。

在竹编流程中,节之道创新研发了独有的专利技术,比如通过技术处理,保持竹的色泽经久不衰。

同时,创新不只是体现在竹编流程中,还体现在竹编产品上。在节之道,更多的是不同于传统的竹编产品。有栩栩如生,似在海底遨游的鱼的形象的竹编产品;有其乐融融,让人感到温暖,似鸟窝形状的竹编产品;有素雅清新、清逸灵动,似叶形状的竹编产品……这些竹编产品或作房屋饰品,或作灯饰。无论摆放在哪儿,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,引人无限的遐想。

把艺术创造与竹编工艺相融合,杨勇设计出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。在竹编中更融入棕编、纸艺、安陶、天然藤条等,使其设计的产品相比以前更加生动形象,更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观。

在传统中创新,在创新中传承,让“节之道”竹艺找到了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从传承到利用,让更多的人感受竹艺的美

目前,节之道拥有擅长培训******竹编工艺品和竹建筑的丁加旭、擅长竹雕工艺的本土传承人戴廷长、擅长培训竹编工艺品编制的贾文清、擅长立体竹编工艺品的李永林等多位竹艺匠人。以竹艺匠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竹编手艺,推动竹艺传承、创新与发展。

2016年,节之道专门针对残疾人开展“情丝万缕”竹编艺+培训项目,相继完成100余名残疾人的培训,并与20名残疾人签订合同,使他们的年收入从3000元达到3.6万元。

杨勇告诉记者:“‘尊重’是残疾人***需要的,节之道不是无条件帮助残疾人,而是把他们当作健全人,教他们学会生存本领、***业本领、创业本领、发展本领。”

另一方面,节之道******把当代大学生作为竹艺传承的对象,与重庆文理学院携手建立学生实践基地,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“节之道”这个平台,接触、感受到竹艺的魅力。

大三学生谢恒***是这样与竹艺结缘的。

自从接触竹编之后,谢恒***迷上了这个传统手工艺,立志要把竹编传统手工艺推广到更广阔的平台中去。以她为代表的节之道团队参加了全国互联网+大赛,拿下全国三等奖、重庆市金奖、******扶贫奖。此后,她还在团队中独自负责研发项目,在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中挥洒青春与智慧。

“竹编产品不仅局限于房屋装饰,还可用作建筑材料,改善人居环境。”杨勇表示,当前,我国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乡村人居环境的打造,要展示乡土特色文化。这***为竹编等充满传统元素、乡土特色、民间记忆的传统技艺,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2018年,何埂镇石笋山景区获评重庆***美乡村。目前,景区与节之道竹业密切合作,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。“我们用竹艺为景区增色,突出茶竹共生特色。”杨勇介绍,用竹编织形态不一的马,放置在茶马古道沿线;用竹编织似叶、似鸟窝等形态的灯饰,用于装点景区;用竹建造亭台楼阁,让人们有歇息之地……把竹艺与景区文化相融合,彰显出石笋山景区“绿水情山”的独特魅力和“爱回老家”的品牌愿景。

同时,节之道竹业还与永川宝峰,荣昌的清江、安富、观胜、直升、吴家,北碚的柳荫等乡镇合作,参与当地的人居环境改造,把永川竹艺越传越广,让更多的人感受竹艺的美。

杨勇表示,节之道将打造专业团队,以“团队+”的模式,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到永川竹艺的发展中来,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,并研发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观、与新时代相切合的“竹编+”产品,让“非遗”回归生活,让竹艺融入生活,让人们一起分享“竹艺非遗”的魅力。